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区县党委政府格外的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主动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数字赋能为抓手,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大力推进地质灾害“四重”网格化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点线面”一体化管控机制效果明显,“人防+技防”的防范策略,每年成功预警多起地质灾害发生,大大降低了因灾造成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久久为功的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培训及避险演练,有力提升了受威胁群众防灾自救意识,促进了各级各条块防灾处置工作经验的有效交流。为进一步发挥案例宣教功能,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辑整理了2024年期间大部分成功预警典型案例,本周将进行公开发布,以期达到广而告之、广泛宣传的目的。
2024年6月28日,武隆区长坝镇栓牛坡发生滑坡险情(已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因预警处置及时,提前撤离1户2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滑坡属已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为土质滑坡。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滑坡左前部形成一处强变形区,强变形区纵长约80米,横宽约5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体积约40000立方米。强变形区后缘裂缝长约20米,下错约40厘米,目前,强变形区处于欠稳定状态。威胁强变形区域内1户2人(已撤离避让)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体主要以崩坡堆积体为主,岩土界面较陡,由于遇到连续强降雨,地表水下渗,降低了岩土界面的土体抗剪强度,使得滑坡抗滑能力降低,滑坡受自身重力影响向前发生滑动挤压,滑坡整体表现为后缘拉裂,滑坡整体现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长坝镇人民政府负责督促指导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巡视,遇险及时处置,并设置警戒警示标志,禁止不相关的人员进入险区。
(二)长坝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强变形区域内撤离的1户2人加强引导,险情未消除前禁止回住。
滑坡地质灾害通常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通过气象数据、地质资料,结合雨量站和在线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迅速组织并且开展巡查,划定风险区域,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逐渐完备预警预案。一经发现异常,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勘查和处置,有效控制地灾险情的发展。
栓牛坡滑坡避险是一起群测群防发挥显著效果的成功避险案例。下一步,将持续健全“人防+技防”专业预警体系,通过群测群防、科学排查、监测预警等方式,逐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增强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7月11日19时40分,忠县石宝镇秦岭村4组塔沟西发生滑坡灾情,因预警处置及时,提前撤离1户2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10日22时至11日14时,忠县普降大暴雨。其中,拔山站最大累计雨量271.7 毫米。11日15时,石宝镇秦岭村村干部巡查时,发现塔沟西有裂缝等变形迹象,随即将情况上报。忠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和驻守地质工程师立即赶往现场调查后,组织撤离危险区域内群众1户2人。19时40分,监测设备发生红色告警信息。经现场核实,滑坡后缘有变形迹象,裂缝加剧,监测设备损毁,房子基础下沉。
经调查,滑坡长约270米,宽约160米,土体厚约6米,体积约24万立方米。
石宝镇塔沟西滑坡为中型土质滑坡。本次滑坡主要诱因为强降雨,7月12日22时至11日14时 , 忠 县普降大暴雨 , 其中拔山站最大累计雨量271.7毫米,雨水大量入渗坡体,使土体饱和,增加土体重量,渗入坡体的地下水在滑带(土岩接触面)附近富集,滑带部分处于饱水状态,其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滑坡稳定性降低,加之地下水动水压力影响,致使饱水土体向前缘临空方向出现变形破坏。
(一)市级专家会同忠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驻守地质队扩大范围开展排查,指导当地人民政府进一步划定危险区范围,设立了警戒线,落实专人巡查值守,禁止不相关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在这一避险事件中,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的有机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得以充分展现,充足表现了“人防+技防”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中的优势。
2024年7月12日,彭水县龙射镇东方村3组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新增),因预警处置及时,提前撤离18户102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12日,彭水县龙射镇东方村3组猴狸沟至小河桥区域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主要有猴狸沟泥石流、喻家榜浅表坡石冲刷、弯丘山洪泥石流、小河桥泥石流、小河桥坡面冲刷等。得到消息后市局立即组织专家组奔赴现场调查,发现该区域地质灾害为新增地质灾害,造成前部公路、内侧1间民房及1个石碑厂冲毁,淤埋省乡道约200米。
经调查,猴狸沟泥石流冲沟长约300米,宽度约60米,落差约140米;喻家榜浅表坡石冲刷上部长约80米,宽度约25米,落差约50米;弯丘山洪泥石流长约85米,宽度约18米,落差约50米;小河桥泥石流长约260米,宽度约20米,落差约120米;小河桥坡面冲刷长约60米,宽度约18米,落差约30米。
本次滑坡因强降雨诱发。在短时强降雨影响下,雨水快速汇聚到斜坡冲沟内,导致大面积坡面产生溜滑,带动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松散沙、块石下滑,因冲沟纵坡降较大(30度),雨水自上而下形成冲沟流,冲刷山体产生沟槽,形成泥石流、水石流。
(一)市级专家会同彭水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驻守地质工程师指导、协助龙射镇划定危险区范围,设立警戒线、警示标志,落实专人应急值守。
政府格外的重视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雨前风险提示,让群众具有相关防范意识,并针对性的对高、极高风险区域主动重点排查,避免了人员伤亡。
2024年6月28日,黔江区城南街道牛郎居委3组团堡发生滑坡灾情,因预警处置及时,提前撤离1户3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6月28日8时,监测人员发现滑坡两侧村公路出现两条新生细微裂缝,随即向街道办事处和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报告。市级专家、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及驻守地质工程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并在地裂缝设置了监测点。6月28日15时40分智能化监测设备发出变形黄色告警信息,经现场复核,地裂缝较清晨变形加剧约1-3厘米,滑坡前缘局部发生滑塌。经现场紧急会商研判,组织受威胁群众1户3人进行了撤离避险。至7月1日滑坡累计变形较为严重,造成居民院坝及村公路损毁约50米,位于前缘监测设备累计变形量达1898毫米,设备已倾斜,村道路外侧排水涵管断裂,滑坡前缘农田局部滑塌等。
经调查,团堡滑坡变形区域平面形态为圈椅状,纵长约50米,横宽约50米,平均厚约6米,体积约1.5万立方米,为小型浅层土质推移式滑坡。
本次滑坡主要因强降雨诱发。大量降雨入渗松散土体和原有裂缝,使滑坡体处于饱和状态、自重明显增大,同时软化了岩土界面进而诱发滑坡险情。
(一)市级专家会同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指导城南街道办事处强化群测群防,驻守单位和监测单位继续做好有关技术支撑工作。
(二)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驻守地质队对滑坡区域做出详细的调查,指导城南街道办事处划定危险区范围,设立警戒线和警示标志,封闭道路,禁止不相关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三)城南街道办事处对撤离群众进行安置,并落实专人进行值守,防止撤离人员回流,根据后续滑坡变形发展进一步研判是不是能够回流居住,如滑坡仍在持续变形,应采取避险搬迁避让。
一是常态化做好风险研判,及时做好“重点防、防重点”措施。二是强降雨期间加密巡查排查,重点区域重点排查,及时有效地发现风险隐患并果断采取避险措施。
2024年7月11日,垫江县五洞镇月江村7组王家湾发生滑坡灾情(新生突发),因预警处置及时,提前撤离2户4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11日0时,垫江县突发特大暴雨,凌晨5时,五洞镇月江村7组村民贺永芳发现屋后岩坎有垮塌,1户3人立即撤离房屋,发现其房屋下方住户吴应国还在家睡觉,立即敲门叫醒吴应国并立即撤离。6时左右,出现了大规模滑坡,两家的房屋全部冲垮,因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调查该滑坡存在多处浅表滑塌、变形开裂等,划分为4个区。H1-1亚区 位 于 右 后 侧 , 滑 塌 体 纵 长8 0米,横 宽1 0 0米,滑 体 厚5 - 8米,体 积 约44.8×10 立方米。H1-2区纵长130米,横宽160米。H2区整体纵长110米,横宽 48 0米,滑体厚5 - 8米,体积约5 . 2 8×1 0 立方米。H 3区纵长1 3 0米,横宽42 0 0米,滑体厚2 - 8米,体积约1 3×1 0 立方米。H 4区纵长1 3 0米,横宽1 2 0米,滑体厚 42-6米,体积约6.24×10 立方米。灾害危害情况:威胁居民46户2 1 5人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 乡 村 道 路2千 米,经 济 林1 0 0亩 , 潜 在 经 济 损 失 约3000万元。
(一)斜坡表层的粉质粘土,下部的页岩属于相对隔水层,透水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内部水体的排除,长期受水浸泡后力学性质较差。
(二)下覆黄褐色页岩夹砂岩,页岩岩质软,构造裂隙发育,表层风化严重,风化层较厚,岩土体遇水浸泡后,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明显。
(三)斜坡整体存在平行与垂直斜坡的构造裂隙,裂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或碎块状,平行斜坡走向的裂隙又属于不利外倾结构面,当前缘临空或陡坡时极易沿裂隙发生下挫滑移。
(四)降雨影响。斜坡汇水面积较大,近期连续降雨,雨水或后缘斜坡地表水顺坡面自上而下汇集径流,对边坡土体造成较强的浸润、冲刷作用。同时,雨水沿空隙浸入地下,不仅降低土体内部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加土体自重,还在岩体表层裂缝中形成动水压力。
(一)市级专家会同垫江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川东南地质大队指导五洞镇人民政府、村组干部及驻守地质工程师对滑坡进行现场踏勘及观测,划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志,落实专人巡查值守,禁止不相关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二)及时撤离威胁区居民8户21人,并对周边居民讲解防范措施及应急撤离路线。
(三)按照专家意见,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受威胁居民10户41人采取永久性搬迁避险安全措施。
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宣传和演练,让居民了解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撤离路线和应急措施,在突发时,能积极应对,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及财产损失。